简介

福建省闽侯县白沙镇大目溪村,全村人口1189人,258户,8个村民小组,党员45名。辖3个自然村,由28个姓氏组成,是个多姓村,村耕地面积1234亩、林地面积5112亩。2013年村财收入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00元。村民除外出务工外,主要从事蔬菜种植和林业生产。村内共有七家企业,主要从事机械配件制造和玻璃加工等。2012年、2013年村党支部被评为县“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2013年列入县级精品示范村建设计划,2014年列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计划,连续两年获评县级生态村、计生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年度镇绩效考评优秀。

2020年6月29日,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 。

景观

【韩公庙】

始建于明代年间,修建于清代年间,2000年前后重建,占地面积近100平方米。大目溪韩公庙,最佳旅游季节是秋冬季节,即使是春天大雨大雾时节游玩,也别有一番韵味。

【大目溪桥】

为大跨度石拱桥,位于白沙镇大目溪村的丰济坛上,因溪流湍急常被冲垮重建,故有“倒桥”之称。

民国27年,修筑福古公路时,改为5墩5孔石墩木梁木面桥,全长52.4米,宽4.3米,荷载量10吨,抗日其间桥被炸毁;民国36年修复福古公路时,在此架设了临时木桥;1949年又改为半永久性贝雷桥,钢梁木桥面。1956年,桥梁桥面被洪水冲垮;1972年,福建省公路局集前人之经验,废弃桥墩,改建高水位、大跨距的石拱桥,桥长74.5米,单孔跨距50米,使桥下山洪一泻千里,不受阻塞,“倒桥”之称亦成为历史。

大目溪村貌】

大目溪村耕地面积1234亩、林地面积5112亩,最佳旅游季节是秋冬季节,即使是春天大雨大雾时节来游玩,也别有一番韵味。

大目溪革命史

1941年4月21日,日军侵占福州。国民党福建省主席陈仪为阻止日军长驱直入,编成第二十五集团军第一纵队,委派原军政部第十三补充兵训练处少将处长李荣良(福建同安人,华侨出身)为纵队司令官,率领原第六团(后改为“装备团”),人数2850人,其中有许多是归国参战的华侨青年,包括团长肖长庚、副团长郭志雄等。装备团于5月上旬由南平乘船出发,在闽江大目溪登岸,李荣良在誓师大会上号召华侨官兵:"我们乃炎黄子孙,要同仇敌忾,坚决消灭入侵之敌,誓死收复失地。“驻守福州一带的国民党第八十师官兵,在华侨爱国将领李良荣的指挥下,与敌军激战三个昼夜,阻击日军主力于大北岭,敌军七次增援,均未能越过,死伤惨重。此役为福州人民抗日三次战役之一,又一次振奋了人们抗日的信心。

荣誉记录

2020年6月29日,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 。

*类型:
*标题:
请选择
  • 简介
  • 景观
  • 大目溪革命史
  • 荣誉记录
  • 新增标题
*内容:
语音文件
文件要求:MP3
新手机号,需要先进行读者证/统一账号绑定才可登录哦~
完善信息,绑定手机号可以获得20积分哦~
亲~您确定要退出登录吗?
绑定成功

获得 20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