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页
首页
手绘地理
嘻游记
多维分类
知识互动
全部菜单
特色专题
课本旅行
搜索
数据地图
原创活动
本馆特色
图解百科
大别山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东临江淮平原,西临平汉铁路,南接长江,北接淮河,是我国中部地区自西向东蜿蜒于长江和淮河之间的一条重要山脉。大别山不仅是一座绿色的山,更是一座红色的山、一座革命的山、一座英雄的山。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党领导大别山区人民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以巨大的牺牲赢得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中国革命的主要活动地、人民军队的重要诞生地、中国革命的战略转移地等崇高的历史地位。
(文字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网)
十月革命后,董必武、恽代英、林育南等一批较早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就开始在大别山各地通过办学、办刊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人才。1921年7月,恽代英、林育南等23位进步青年在利群书社的基础上,在湖北黄冈成立了共产主义性质的革命团体共存社。1921年11月,陈潭秋在家乡湖北黄冈建立了中共陈策楼、八斗湾党小组,这是大别山区最早的党小组,也是全国最早的农村党组织。1923年到1924年,董必武组织黄安与麻城两地的学生党员分别成立了中共黄安工作组和中共麻城工作组。在皖西地区,1923年冬成立了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这是安徽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豫东南地区,1924年商城、光山两县建立了党小组。大革命时期,大别山区是农民运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普遍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进行了大规模的农民自卫武装斗争,经受了革命的洗礼和锻炼。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区先后有200多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不仅成功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红四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红军主力部队,而且还顺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组建了新四军第四支队和新四军第五师、地方游击队等革命武装,使得大别山区成为人民军队的重要诞生地。无论是在反“围剿”斗争中,还是在抗击日军和中原突围、战略进攻的各个战场上;无论是红一军、红四军、红四方面军的组建,还是红二十五军的奉命长征、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大别山区不仅锻造了一支支敢打敢拼、勇敢顽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人民军队,而且还培育形成了听党指挥、服从命令、顾全大局、绝对忠诚的优良作风。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信阳考察时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别山精神,是大别山区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前仆后继、浴血奋斗,坚持“28年红旗不倒”、革命火种不灭,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革命信仰、革命意志、革命品质的总和,具有忠诚性、奉献性、人民性、革命性的鲜明特征,集中体现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
获得 20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