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页
首页
手绘地理
嘻游记
多维分类
知识互动
全部菜单
特色专题
课本旅行
搜索
数据地图
原创活动
本馆特色
图解百科
红井,是苏区时期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志带领军民在沙洲坝村旁开挖的一口水井。至今,这则动人故事仍在这里广为传颂。
(文字来源:瑞金市人民政府官网)
沙洲坝原是一个非常干旱的地方,不但无水灌田,就连饮用水都很困难。不知从可时起,这里就流传着一首民谣:“沙洲坝,沙洲坝,没水洗手帕,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雨过天晴、河场干枯,露出白白的泥沙,沙洲坝由此得名。面对这种穷山恶水,不是人们不想去改变它,只是那时人穷,没人敢冲当“出头鸟”,再则迷信思想害人,听说这里是一条旱龙脉,不能打井取水,如果坏了龙脉,十邻八乡都要遭殃,所以没人敢去冒犯。于是祖祖辈辈只能挑脏塘水食用。
1933年4月,毛主席来到沙洲坝后,工作之余发现沙洲坝群众都饮用池塘水,他把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在经过一番调查后,下决心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 9月的一天,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不几天时间,一口直径85厘米,深约5米的水井基本挖好。为了使泉水更清澈,毛主席亲自下到井底铺沙石和垫木炭,涓涓清泉从井底涌上来,人们双手捧着甘甜的泉水尽情地喝着,清清泉水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1950年,沙洲坝人民为迎接毛主席派来的南方老根据地慰问团的到来,将这口井进行了全面维修,并尊称它为“红井”,并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后改为石碑),上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以表达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和红军的思念之情,他们高兴地唱道:红井水甜又清,见到红井想亲人;红井清泉育万代,代代永做革命人。
获得 20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