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Tai Chi diagram)是关于太极思想的图示,里面包含表示一阴一阳的图形,历史上有不同画法。
太极图(Tai Chi diagram)是关于太极思想的图示,里面包含表示一阴一阳的图形,历史上有不同画法。
张京华论文说:(宋代理学开始者周敦颐的)《太极图》和《太极图说》是象数和义理结合的表达,也是对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最简明的表达,因而也最能代表中国固有的整体性的思维方渗项坑式。《太极图》各层的圆形,表达的是宇宙万物为一个整体,完整无缺。儒家哲学上的“无极-太极”一元论,对应着儒家历史学上的“《春秋》大一统”。(近代以来,史学家褒扬国家统一,而哲学家褒扬百家争鸣,史与哲分途,表明史、哲二科似均未达于一间。)《太极图》的5层,分别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5个阶段。5层之间有连线,表明5层相互连贯。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当然是一个整体,因此5层图绘需要上下叠加。分层绘图,是为了理解的需要。
(1)万物化生
提出“万物”这一总谓的概念,表达着最大范围的关怀。万物一体,万物平等,万物无不相互关联;万物均有生命,万物都体现“道”。上承子思《中庸》的“赞天地之化育”,下启张载《西铭》的“民胞物与”。
在图象上,这一层代表宇宙万物的实存,是最具有感性的表象层面,应当有充盈饱满之象,应当完全涂实。传本作空白的圆形,是受刻版的局限。
(2)坤道成女,乾道成男
提出宇宙万物均可以区分有阴阳两类。男女亦即阴阳,阴阳彼此双方相互依赖而存在。因此热讲男女平等,各得其分。坤道乾道,对应着阴静阳动。坤与阴虽然是受动的,但却排序在乾与阳之前,因为坤与阴更加紧接宇宙万物的本原,所以周敦颐“主静”。在图象上,这一层专门表达阴阳,传本空白的圆形中间,宜有一条均等的划线,如后世“阴阳鱼”的S形划线。
(3)水火木金土
提出宇宙万物又都基于五种元素构成的主张,在《易经》在两仪系统中融入厚套婶五行系统,构成所谓“二五之精”。“行”即是“道”,五行就是“天道”运行的五个阶段。金是西方之行,木是东方之行,火是南方之行,水是北方之行,金木火水亦即东南西北,亦即春夏秋冬。所以水火木金土,相生相克;春夏秋冬,四时顺布。天道四时嬗替,五行各一其性,人类、万物的化生不仅原于阴阳,而且基于五行,意味着承认宇宙万物的运动性、多样性、复杂性。在图象上,这一层应当仍为完整的圆形,五行、四时均统一于天道之内。传本或呈方形,或甩埋钻承呈六边形,没有包裹的圆形,是由于表达之误。
(4)阴静阳动
提出宇宙万物是以阴、阳为基本元素的最大范围的统一体。阴阳对立而统一,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依据。阴阳相互环抱,互为首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阳一刚一柔,一主动一受动,相互运动与相互作用,推动着宇宙的发展变化。在图象上,这一层中分为两半,阴阳各半;又细分为四个旬嘱朽归同心圆,亦阴阳各半。传本中间的圆形为纯白,不分阴阳,有误,宋本为阴阳各半。若是纯白,则与第5层重复。四圆,完整体现阴阳相抱,动静相接。
(5)无名的圆框
宇宙万物的存在,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就其最大范围的包涵而言,犹如混沌。宇宙万物的性质,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就是物质性。所以宇宙又统称为“万物”,又称为“万有”“大有”,《易经》则称为“太极”。“太极”即是“大极”,即是最大范围的宇宙存在。而最大范围的宇宙存在是绝对的,绝对的宇宙存在是无可描述的,所以称为“无极”。
“书不尽言,图不尽意。”宇宙本原在哲学上是存在的,在物理上也是存在的,然而却是难以描述的,所以人类的认知会由物理的层面上升到形上的层面,即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确定宇宙万物是整体性的存在,故称之为“太极”。确定宇宙万物整体存在的绝对性,故称之为“无极”。“太极”“无极”是两个甩热欠不同的概念,而表述的则是同一个宇宙。换言之,表述同一个宇宙,需要用两个不同的概念。(朱熹认为“太极”已经具备“无形”、“无方所顿放”“无限”“无名”“无以加”“一画亦未有”“无声臭之可言”的性质,所以可以再创“无极”的概念。朱熹认为“无极”概念由周敦颐自创。)
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实只是同一个内容,所以“无极”又就是“太极”,“太极”又就是“无极”。所以说“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无极而太极”一语,另有“自无极而为太极”“无极而生太极”两种版本,朱熹之所以坚持认为“无极而太极”的表述最为合理,正是要说明“无极”“太极”本是一个、不可视为两个的原理。)
“《易》以道阴阳。”《易经》的基本概念是阴阳,而阴阳是相对的概念,只可互为消长,不可互相取代。周敦颐《太极图》与《太极图说》的最高概念却是无极、太极,无极、太极是绝对的概念,因此无极就是太极,太极就是无极,无极、太极是完全同一的。《易经》揭示了“阴”“阳”构成同一的宇宙整体,《太极图》与《太极图说》则是强调了宇宙整体的绝对性。
“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为万化之根;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而不能为万化之根。”有“太极”而无“无极”,不免“一统就死”;有“无极”而无“太极”,不免“不统就乱”。
由此可见,“无极”“太极”是对“阴”“阳”的超越,是更加彻底的一元论。“无极”是绝对而无可描述的,意味着宇宙万物具有无限可能的发展变化。在图象上,这一层有传本标出“无极而太极”,其实宋本并无一字。“太极”固然可以绘作圆形而涂实,但“无极”不仅不可涂实,甚至就连浅细的圆形边框都不可汇出。绘出边框,只是为了表达的权宜。
宋代张行成专著《易通变》载十四图,第一幅图即“有极图”,实为方圆合图(圆图变形为八边形)。其中对圆图的解释可见看出“阴阳鱼”图的蕴义。“太极包含万象,以为有而未见,以为无而固存。……天地之象已具乎浑沦之中,太极之全体也。”……图中,以黑白小方格表示的六十四卦爻位变化图,如果按黑白格的多少组合起来(不考虑位置的高低),那么恰恰就是一幅“阴阳鱼”图。
明初,赵伪谦在《六书本义》的“天地自然河图”,被后世学者认为是“太极图”。赵撝谦图与张行成图有一些不同:(1)赵图外圈为先天八卦,张图为先天六十四卦。(2)赵图“鱼头”棱角分明,“鱼眼”为偏长的泪痕状;张图“鱼头”线条柔和,“鱼眼”为圆形。
明末,赵仲全《道学正宗》载“古太极图”,这是现存文献中第一次将这张图称为“古太极图”的。与赵撝谦图比较,在“阴阳鱼”上加了四条线,划分为八个区域。其后在对这张图的称谓上,基本统一,此图最终确名为“太极图”,一直延用。
(阴阳鱼)太极图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宇宙构成的奥秘:阴阳对立而又统一,相应而又合抱。我们要特别注意,太极图中心阴阳鱼的S曲线,是一分为二的阴阳双方彼此依存、制约、消长、转化的动态展现。由此曲线判分的阴阳双方,互补共生,相反而又相成,象征着宇宙万象遵循对立统一法则实现的和谐。在阴阳鱼周围绘出伏羲八卦图,合称“伏羲太极图”,乾阳表南代夏,坤阴表北代冬,符合北半球季节变迁实况,显示了季节之变的顺时针方向,并与宇宙天象漩涡运动相吻合。太极图将易道的“流行”与“对待”两大精义生动揭示出来,体现了从社会人生到宇宙万象的多元综合性、互补和谐性、动态演化性。这种特性体现于天人之际,便是人类与自然相亲和,“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中庸》),达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表现于人世间,便是“琴瑟调和”的五伦良性互动共济,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明臣忠,夫和妇顺,朋谊友信,实现“致中和”,“和而不同”。
成都大型公益讲座“成都故事百家谈”的太极图文化研究所所长明赐东先生,摆出其历时6年对太极图的研究成果表示,他已向四川省文化厅递交一份3万余字的申报书,展开太极图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并已收到省文化厅的回复。
这场名为“太极图、八卦探秘”的讲座,吸引了300余名市民坐进“成都故事百家谈”的现场。明赐东的开场白就让市民震惊:“产生于6000多年前的太极图是中国的第一发明,早于四大发明3000多年,它是中国文化的始祖,中华民族的象征。绝对不仅仅是很多人片面错误认为太极、八卦只是算命的徽记和符号。”
明赐东介绍,在长达千年的时光中,古人在对圆形、对称形、图腾、阴阳概念等认识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太极图。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太极图集中表现在纺织轮和陶瓷器皿上,如今只能从考古学上找到最有力的证据。“不仅仅在哲学辩证领域,太极图对科学也有重要影响,只是很少有人知道。”明赐东抛出一个又一个重磅观点。
明赐东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以国宝大熊猫为蓝本按照太极图设计创作的“熊猫太极图”,“四川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我建议把熊猫太极图作为四川省的徽记,使代表四川的国宝熊猫与代表中华原始文化的太极图融为一体。”同时,明赐东还设计了一幅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太极图”。
在四川省文化厅回复明赐东的函中,省文化厅明确表示:“将尽快把你的建议和拟申报内容向文化部作专题汇报。我们将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明赐东认为,如果按照常规程序走,申报成世界级非遗至少需要近10年时间,“在太极图的申报上,希望能打破常规快速申报,让中华民族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尽快得到高级别的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