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máo ㄇㄠ。《说文解字》:“矛,酋矛也。建於兵车,长二丈。象形。”。长杆利刺之刃冒矜是矛之范式。
本义: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如:矛头。
衍义:又用作姓
矛 máo
〈名〉
(1) (象形。金文字形,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本义:长矛) 同本义 [spear lance;pike]
矛,酋矛也。建于兵车,长二丈,象形。——《说文》。按,矛者,刺兵也,其饰县毛羽,兵车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又有夷矛者,长二丈四尺,兵车所不建,不常用。
二矛重英。——《诗·郑风·清人》
二矛重乔。
脩我戈矛。——《诗·秦风·无衣》
进矛戟者。——《礼记·曲礼》
操戈执矛。——《周书·王会》
矛若林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矛戈(矛与戈。攻击;指责);矛弧(矛与弓。泛指凶器);矛子(梭镖。装有长柄的双刃单尖刀);矛戟(矛和戟。泛指兵器);矛叉(月牙铲);矛舛(矛盾,乖谬);矛戟(矛盾。矛与盾)
〔古文〕??鉾?《唐韵》莫浮切《集韵》《韵会》迷浮切,?音谋。《说文》酋矛也。建於兵车,长二丈,象形。《徐曰》钩兵也。《书·牧誓》立尔矛。《传》矛长,故立之於地。《诗·秦风》厹矛鋈錞。《传》三隅矛也。《礼·曲礼》进矛戟者前其镦。《疏》矛如鋋而三廉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庐人》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寻。《注》八尺曰寻,倍寻为常。酋夷,长短名。《史记·仲尼弟子传》越使大夫种以屈卢之矛贺吴王。《尉缭子制谈篇》杀人於五十步之内者,矛戟也。《扬子·方言》矛,吴扬江淮南楚五湖之闲谓之鍦,或谓之鋋,或谓之鏦。
又言不相副曰矛盾。《韩非子·难一篇》楚人誉其盾之坚曰: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之利曰: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此矛盾之说也。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一外为盾天锋。《注》招摇为天矛,近北斗者也。
(矛)酋矛也。建於兵车。长二丈。见考工记。记有酋矛、夷矛。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寻。郑注。酋夷、长短。酋之言遒也。酋近夷长矣。按许不言夷矛者、兵车所不建。不常用也。鲁颂笺云。兵车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象形考工记谓之刺兵。其刃当直。而字形曲其首。未闻。直者象其柲。左右葢象其英。郑风传云。重英、矛有英饰也。鲁颂传云。朱英、矛饰也。按矛饰葢县毛羽。据郑笺则毛传云重乔累荷也者、所以县毛羽也。莫浮切。三部。凡矛之属皆从矛。